
邢臺非遺丨威縣土布紡織多彩
發布時間:
2023-02-21 14:23
來源:
土布又稱粗布,老粗布。它是以棉花為原材料通過傳統紡織技藝而成的紡織品。威縣土布紡織由來已久,它是與棉花種植的傳入同步興起和發展起來的。據縣志記載,棉花種植的傳入大約是在元末明初??梢娡敛技徔椧彩加谶@一時期,距今已有700年的歷史。威縣土布紡織業歷經明清,到民國和解放初期達到鼎盛時期。上世紀70年代,全縣農村家家備有紡車和織布機,可謂是,機杼聲聲響,戶戶紡織忙。
傳承人高慶??棽?攝影高雅欣
威縣土布紡織技藝工藝繁雜,工序繁多。由于土布紡織與農民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受自給自足觀念的影響,其技藝廣為普及。主要有有搓花結、紡線、打線、漿線、染線、絡線、掏繒、闖杼、綁機、織布等,可概括為紡、漿、經、刷、織五大工序。織出的布分為平布、提花布、別花布。平布是把經線分成兩部分通常所說的兩頁綜,用一把梭或多把梭織成條形或方形花紋;提花布是把經線分成四部分或更多部分也叫四頁綜,用一把梭或多把梭提織出圖案的一種手法,不同的掏綜方法和不同的蹬法,織出不同的圖案。按紋理可分平紋布和斜紋布,按掏綜和蹬法的不同,可分為竹節、水、斗(也叫蝴蝶眼)等織造方法??棾鰣D案如方桌面、梅花、燈籠、席花等花樣。有句民間諺語“鋪席蓋斗越過越有”當中的“席”和“斗”說的就是這其中的花型和織法;別花布是土布織造中較為復雜的織法,是把經線分成四部分或更多部分,用一把梭或多把梭在提起的經線中利用通經斷緯別織的手法。把代表吉祥、喜慶、豐收、富貴及有教育意義的傳統故事等織成圖案。傳承人高慶海、陳愛國夫婦的別花技藝堪稱一絕,他們注重傳統技藝的傳承和發展,不斷創新,土布紡織別花技藝由對樣數線法提升到稱樣挑線法;由單一色彩改進到色彩多樣,能夠織出紅花綠葉,從視覺上變得更加美觀、逼真,形成獨特風格。別花布不僅可以織成兩面有圖案還可以織成一面有圖案而另一面是一種顏色,先人把她做成門簾、炕圍子、被面、包袱帶等實用品,使子孫在日常生活中耳聞目染受到啟發教育,她包涵了當地美麗傳說和農耕文化,蘊含著深厚的民俗文化,體現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上一頁